如何解答新闻报道英语阅读理解题

2022-07-09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1、自下而上模式 

根据这个模式,阅读首先被认为是对文本的识别,阅读也因此被视为解码的过程。也就是说,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是由单词到短语、由短语到句子、由句子到语篇逐级辨认解码,不断进行信息组合,综合运用一切语言数据,逐步弄懂短语、句子直至段落篇章的意义。信息处理是自下而上直线进行的,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。因此,这种模式没有文本的识别也就没有阅读;认为影响学生理解的主要的因素是文本;是构成文本的字母、单词、短语、句法;认为读者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自动解码,词汇量缺乏,语法结构不清。 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,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。这是传统的模式。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,教师在阅读教学中:先解词,再解词组,然后解句,才通篇理解。因此,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的所有生词和短语放在前面来单独进行教学。事实上,阅读是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的交际行为,而自下而上的模式低估了阅读者的主动作用,没有把阅读者看作是信息的积极处理者。 

2、自上而下模式  

Goodman在1970年把阅读描述为一个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。到了80年代初期,人们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:阅读是一个主动的、有目的的、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。按照这个模式,阅读者不必逐句解码,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,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,推断作者的意图。这个背景知识指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、文化背景知识、认知策略、生活经验及情感因素等,即所谓“图式”。阅读者调动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进行信息译码加工的过程,实际上是创造性的思维的过程。 这种模式是以图式驱动论作为基础的。认为缺乏必要的图式往往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。阅读不是文本解码的过程,而是利用自己已有的图示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、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,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、验证、修正的过程。  

3、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交互补偿论作为基础的。

认为经历不同,文化背景不同,知识结构不同, 受教育不同,对同一件事情、同一个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。阅读不仅包括对文本的识别,同样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、文化、知识等。阅读不只是一个解码过程,也不只是一个猜测过程,而是语言与图式交互作用的过程。认为阅读是语言与图式的相互补偿,是读者与作者的交互,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。